Board logo

标题: BIM与审计反作弊技术--转载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又见飘    时间: 2012-8-20 08:53     标题: BIM与审计反作弊技术--转载

关注BIM有一段时间了,这篇文章写的风趣幽默,语言犀利。把建筑工程中的房屋造价审计工作剖析的鞭辟入里,根据论坛不转载废话的基本原则,个人觉得值得推荐一看。------又见飘


来源:茅洪斌博客

“作弊与反作弊”,这是永恒的主题。结算资料多少要注水,审计总要核下来些。有时,对量审计完全变成了躲猫猫游戏而无谓地浪费宝贵时间,也无端增加社会交易成本。对施工方来说,想在结算如何做得更隐蔽,让审计发现不了。而审计方也在不断提高反作弊技术,道高一尺魔高一丈。如何能发现送审中的水分,这可是更高级的技术。

一、水分的由来
在结算中加水分绝不是造价人员的本意,造价人员不是天生就喜欢造假,造假也需要付出脑力时间等成本,一般是雇主、老板、委托方要求高估冒算,并且施工单位可能把多算到钱作为考核预算员的最重要指标,能多算到钱的就是有本事的标志。作弊也不是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有问题,而是为了生存,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。作为从业人员,要想长久做下去,恪守职业道德是必须的,但残酷的现实是如果坚持自己的原则往往面临多方面的压力。难道造价行业成为“造假”产业?
另外,就是出于这样的侥幸心理,如果不被审计人员发现就可蒙混过关,即使被审计人员核减掉也最多多付些审计费。而这些审计费相对于多算到的钱是“微不足道”。当审计费足够诱人时,审计人员也会手下留情的。如果不加水分,那么,多算到钱的概率几乎为零,核增的希望更渺茫。相互权衡,加水分还是划算的。
还有,就是行业潜规则,你不在送审造价中加些水分,审价单位的审计费就得大打折扣,你不加水分审计人员可能还不高兴,这既体现不出审计人员的水平,也影响审价单位和审计人员的绩效和收入,所以大家都心知肚明,相互默契,加水分也就等于给审价单位变相行贿。国外肯定不是这样操作的,这种制度设计只能增加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,损害投资方业主甲方的利益,增加从业者的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。

二、作假的道德分析
追究这个问题的背后深层次原因是,道德沦丧,人心不古,没有价值底线,制度有缺陷。人们急功近利,唯利是图,沦为经济动物,毫无人文精神,这是一种变异的、偏离正常状态的价值观。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中,作假呈普遍性趋势,作假手段和技术也越来越高明,让人防不胜防,整个社会都堕落了沦陷了溃败了,古今中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败坏过。当下中国人的灵魂是需要拯救和救赎的。不过,即使我如此强调职业道德,但我们不能不看到,人非圣人,人性是是弱点的,道德靠不住,更需要用制度去约束。有人认为古人道德水平高,好像也不一定,古人也有人相食,杀人放火盗窃等案例很多。关键是古代社会比较简单,是典型的农业文明,宗法社会,乡绅文化,作奸犯科的机会要少,如没有现在的造价专业,没有现代社会复杂。这不能说道德比制度重要,虽然现在法律条文多如牛毛仍不能减少人们的犯罪,但没有法律制度就更乱。

三、反作弊技术探讨
作弊是一种自欺人的做法,可能骗过低级用户,稍精一点的难逃其法眼,基本失效,虚假的就是虚假的,假的真不了。
审核别人的文件一般有两种模式:
1、在送审文件上直接进行修改。
2、结算文件和自己做的文件,进行对比。
两种模式各有千秋,前者可以节省时间,但审计粗放,审计质量难保证。后者按部就班,时间精力消耗较多,但心中有数,较能控制质量。有时也穿插使用,如主体部分自己做一遍,从而大方向控制住,而对总造价影响不大的零星部分可以在送审文件上审核。
作为审计方,要想把一份结算中的水分全部挤干,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,最笨的,也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再做一遍,自己建模,自己套项,这样才能从计算结果中,比较出工程量的差异、主材单价是否按现行市场价、取费是否正确、所选用的施工方案是否合理,经过修正后得出合理的审核造价。
但现在的人都变懒了,有时也是时间不允许,手上事多。
自己做一遍当然知道量上差异,但不一定知道对方错在那里,怎么错的,是设置错误还是输入错误还是模型错误。如刑事侦查技术,不是让侦查人员再模拟作一次案,而是根据经验、逻辑、推理、分析去发现嫌疑人。并且,审计有时效和进度限制,所以,最好要有好的审查方法,这才是上策。其实,还是有许多查错方法,如果掌握这些方法和诀窍,审计就会如虎添翼时半功倍,不必重新做一遍。
审核,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对比、分析,找差异和原因。
作假一般主要还是规则上,其次是模型上,三是计算结果上做手脚。
尽量不用结算文件的规则,把工程复制过来,自动套一次。用自己的规则计算一下就可以看出问题了。计算规则和扣减规则易查,如对计算规则熟悉是能很快发现计算规则设置中的错误,送审的大概在这上面大做文章,相互不扣减,我倒经常发现,一抓一个准。
另一个就是图形对比,把模型与设计CAD电子图比较,图形是否有误。模型上的错误我用合法性检查,但效果不明显,如果在同一位置布多个构件,软件仍不认它为不合法。
防止在计算结果上面做手脚,如在界面无限远处布置小构件,在计算结果“A”里面无限大的量。
对结算文件进行排雷检查,仅仅希望对方不会作弊或者高尚到不屑作弊是不现实的。
差异大的工程量,双方坐下来用反查功能进行核对,这样一来水分也就暴露无疑了。一般情况下,量的差距对完以后不应该差很多。
审查更需要自律、经验和技术,对造价业务精通。如果不是技高一筹,就不一定能发现对方文件中的水分。如果没有很强说服力,这“合理”的水分也只得算给对方。如经过语言学主训练的人更容易发现文章中的语法错误,反之,则浑然不觉。有经验的审计人员具有非凡洞察力,要有一双老眼和火眼金睛,洞悉一切。有时无须计算,完全凭直觉知道这个量肯定是多了。但如果没有自律,再高技术也不能发挥正作用。

四、软件防作弊的功能
审核功能不仅是审计和甲方需要,承包商也需要,因为承包商还要与下家分包商结算,如果要获得真实准确的量,承包商自己也需要自我审查。所以审核功能各方都需要。
搞水分的方法太多了,在软件没有好的防作弊的功能的前提下,要彻底杜绝作弊是很难的。软件没有提供像WORD审阅检查功能,也不提供具体的过程。软件应提供比较详细的差异分析,如工程设置、计算规则,图形原因,属性定义等。应把一些规则锁定,就象套价软件一样,如果与正常规则不一样的,就要标示。
软件需要一定的灵活性,每个工程都会有自己的特性。规则开放是应当的,需要做的是,修改的需要以不同颜色区分开来。但如果软件能够增加一个“反作弊检查/提醒”和合法性检查分开,那么或许会极大的帮助我们少犯错误。

五、常用作弊技术
你有审核的方法,别人就有增量的方法,这还是古老的矛与盾的关系。
有的可能是虚报,也可能是计算规则的不同,还可能是定额和规范标准理解方面打擦边球。
现在软件技术发展迅速,各种软件作假手段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,因为软件灵活、设置繁琐,操作繁杂,作用者不小心掉入“软件陷阱”,即使老手也无法避免所有的陷阱。如不能熟练驾驭操控软件,后果不堪设想,所以更应慎之又慎。
常用作弊手段:
1、修改计算规则。
2、修改钢筋比重表。
3、修改工程量计算结果后锁定。
4、增加肉眼看不到的隐藏构件。
5、修改构件截面和参数。
6、外围构件特小偏差,比如墙柱外边差 1mm,造成模板装饰工程量大增。
7、在分层中增加多余构件。
8、同一位置重叠布置构件。
9、篡改“报表编辑”。
10、不同构件的交接装饰重叠。
11、改动计算结果A值。
12、增加非图形法中的工程量。
13、增加编辑其他项目中工程量。
14、增加构件中其他钢筋。

六、BIM技术是反作弊解决之道
对审计来说掌握一些反作弊技术是有必要,对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是有帮助的。对施工方来说,不要过多地期望通过注水获得额外利益,而是尽量做到不少算不漏算不错算“三不算”原则。
为避免这种作弊与反作弊永无穷尽的博弈和斗争,我们应该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,除了在制度层面作变革外,在技术层面上也可以有所作为,如BIM技术,让工程项目所有参与各方共用一个统一模型,做到数据透明、标准,数据只有一个出口,一切以BIM模型上的数据为准,让作假者无机可乘,作假手段自然就无用武之地。未来,造价咨询业随着BIM技术普及应用而发生深刻的变革,BIM助推审计技术革命,减少审计风险,减少暗箱操作,减少腐败,减少社会成本。
作者: 结构皇子    时间: 2013-12-9 23:23

分析到位,估计施工企业老板看了 一笑而过
作者: phdstudent    时间: 2015-7-19 01:00

技术改进可以防作弊,但是不是万能的,比如这些参与承建的重要单位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呢?




欢迎光临 中华钢结构论坛 China Structure Forum (http://553795.agropolishk.tech/) Powered by Discuz! 5.0.0